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傳媒與藝術學院 梁潔梅 王巖巖
摘要:本文從合作學習策略在動畫專業教學的應用現狀為出發點,從培養學生的積極互賴關系、跨年級縱向合作機制等多角度分析合作學習策略應用于動畫專業教學的優勢,并依據動畫專業特性準確設置學習主題,制訂多元化合作學習模式以及構筑合作學習教學反饋平臺。
關鍵詞:合作學習 動畫設計 團隊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11-0076-02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in application of animation teaching,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pplied in anim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and cross grade vertic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tion, we can set the learning theme accurately, set up a diversified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and build a platform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feedback.
Key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 Animation design Team creation
引言
隨著國際上對教學方法研究的深入與探索,作為發端于課堂教學實踐的一種教學策略,眾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對合作學習理論的重視日益加深,因此,合作學習得以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推廣。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中心,以高度結構化的小組為主要合作形式,組內成員通過溝通、協作、互助等方式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能在相互促進的基礎上,較大幅度提升學習效果及學習效率。研究表明,與傳統的個人學習、競爭學習相比,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護學生自尊心、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等方面有較大優勢。
動畫創作特性及制作工藝決定了大多數動畫影片需由團隊協作完成。在課堂上倡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為基礎的團隊創作,打破傳統的教師教授動畫專業制作基礎知識的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生更主動參與到課程教學的問題解決上。在小組成員之間形成積極互賴關系的基礎上,學生逐漸適應動畫團隊創作的模式。動畫合作學習在動畫專業學生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習主題價值的評測、學習成績的評定等多方面都能體現出卓越的功能價值。
一、動畫專業的合作學習困境
(一)教師未經過系統的合作學習理論的培訓
部分動畫專業教師并未接受系統的合作學習理論的培訓,部分教師根據自身創作動畫時合作的經驗以及研讀相關合作學習的教材、著作等進行教學任務設置、分組安排等,無法保障任務設置的多元性、合理性及評價體系的全面性、靈活性。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個體的性格差異的關注度,對自身身份定位不明確,未能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扮演好觀察者、引路者、協調者等多重身份,無法合理、高效把控合作學習局面的良性發展。
(二)學習方式的慣性不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
低年級學生以個體學習、競爭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慣性思維不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在合作初期,缺乏合作學習經驗的學生表現出參與度較低、學生之間凝聚力不強等特征,并導致合作學習后續分工方式不明、目標不明確等不良影響。
(三)評價體系靈活性不高,反思不足
課程評價體系靈活性不高,對于短片創作課程而言,主要集中在對學生動畫創作成果的評定上,對于學生的實際參與度等合作學習的多重因素評價不足。另外,缺乏對具備不同合作學習經驗學生的評價體系。在課程結束后,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反思不足,也缺乏學生和教師共同反思的平臺。
(四)缺乏跨年級、跨專業的多維度合作學習
在目前本科動畫教學領域,關于合作學習的開展范圍有局限性,開展的方式較單一,主要集中在高年級教學階段,以小組合作創作動畫短片為主要的合作學習途徑,以班級內的成員為主要參與對象,跨年級、跨專業的多維度合作學習未成氣候。合作學習的方式也不寬泛,未能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差異提供足夠的合作學習方式選擇空間。
二、合作學習應用于動畫專業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互賴關系
傳統的動畫教育是以動畫理論、常識學習及美術基本功訓練為先行內容,針對每個獨立的學習個體展開的教學活動,動畫創作具體實踐環節在動畫專業課程體系中所占份額較高。動畫對于學生創造性、協作性要求較高,協作可整合不同個體的創意和能力,如擅長編劇的同學需要了解鏡頭語言的同學協助,從而實現故事情節的畫面呈現。相較于競爭學習、個體化學習而言,合作學習在整合優勢資源、互相促進、互助等方面有較大優勢,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并促進學生之間的積極互賴關系。
(二)跨年級縱向合作機制整合學習能力梯度
動畫創作環節課程學年分布跨度很大,低年級學生制作技能尚未成熟,高年級學生無法分配足夠的時間用于創作。跨年級良性合作能整合學生資源,低年級學生在動畫制作技術上的難題能得到高年級學生的高效解答,低年級學生的加入,能提高制作效率。跨年級合作是一種縱向合作機制,能優化動畫創作團隊的人員結構,并有效激發合作雙方的內生動力。
(三)基于異質分組的有效激勵機制
異質分組倡導以不同個體特質的成員成組,組員過于同質化對問題的思考方法與角度往往趨于雷同,缺少互補性觀點,從而很難做出突破性的決議。另一方面,同質化分組容易導致優秀學生聚集成組,加劇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動畫創作是一個冗長、繁復的過程,部分成員容易受專業水平、性格等因素影響,遇到挫折后易表現出消極情緒,具備較高專業制作能力或性格外向的同學可以適時給予弱勢同學鼓勵及幫助,有助于增進成員間的凝聚力,提升成員自信心,從而較大幅度提升整體小組成員專業制作水平的平均值。
(四)利用社會技能優化團隊互動與溝通
創作團隊內部在資訊上能夠上通下達是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基礎,但對外部資源的調用會使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例如在進行氣象題材動畫的創作實踐中,缺乏嚴謹的氣象學專業知識背景成為創作小組巨大的障礙,小組內成員通過溝通、聯絡、組織等社會技能,聘請相關專家、氣象專業學生等作為知識顧問,從而有效解決創作障礙。
三、合作學習方式在動畫團隊創作教學中的開展
(一)根據階段性目標準確設置學習主題
動畫實踐教學依據動畫制作的工藝次序線性開展,所以存在顯著的階段性,學習主題的設置應符合所處學習階段的目標。在制作工藝沒有巨大變革的前提下,動畫創作工序是環環相扣的,所以學習主題之間要保持承前啟后的關系。倘若這種線性被打破,將造成學生對動畫實踐知識的認知紊亂。
(二)明確個人責任,避免不勞而獲
個人責任是動畫團隊合作學習的核心要素,每位成員都應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并為此全權負責。缺少個人責任就會造成部分成員濫竽充數,對學習任務袖手旁觀,坐享其成。個人責任觀念薄弱的成員不僅不會積極創作,還會打破其余成員的心理平衡,從而導致實踐任務的全線崩塌。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明確個人責任,能持續激發成員的學習動機,并促使集體學習目標的達成。
(三)針對動畫專業特性制訂多元化合作學習模式
實踐性學習環節內容相對固定,但學習方法則開放性較強。動畫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往往以動畫影片創作的某環節或整個過程為專題,鑒于動畫學習構成的特殊性及階段差異性,筆者將動畫專業學生合作學習延展為“賽稿”式學習模式、小組式學習模式。
1.適時引入競爭機制——合作學習范疇下的“賽稿”式學習模式合作學習以組間競爭為主,組間競爭機制對學習效果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組內引入競爭機制有助于方案的推陳出新,從而形成較優方案,這種競爭的機制恰恰激發了每位學習個體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小組的競爭實力。以多個最優質方案組成的影片是全體學生有效參與合作學習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合作學習成果。
動畫的制作過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三大模塊,每個模塊又有多個具體的創作環節,將“賽稿”式學習模式融入動畫合作學習過程中,能使學生從創作過程中獲得樂趣,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賽稿”的做法源于商業活動中的競標機制,在“賽稿”式學習模式下,教師將每個環節設置成一個“子項目”,并為此“項目”制定一套評分標準及規則。教師依次對各子項目進行“開標”,由學生個體或小組提交設計稿作為參與競標的方案。教師根據制定的評分標準及規則對各“方案”進行逐一評分與排序,選出當前環節的最優“方案”。競爭機制的引入可以充分調動每位學習個體的積極性,因為人人都有“中標”的可能,這對學生掌握動畫實踐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教學效果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方面效果顯著。
2.小組式合作學習模式
每個學習小組根據動畫創作流程加以分工,組內成員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創作出一部高品質的動畫影片,其學習利益也是相互依存與關聯的,小組成員意識到他們是榮辱與共的關系,在完成學習任務時構建積極互賴的關系。每位成員所具備的學習資源、角色分工、性格特點等有顯著差異,小組成員可在編劇、動畫造型設計等各方面做出各自貢獻。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協作一方面使學習任務模塊化,另一方面使各自特長得以發揮。而學習任務整合后對加快學習進度、建立成員間的情感有顯著優勢,能提高整個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興趣及明確學習目標。這種情感的建立可以持續延伸到課堂學習之外,對學生心理成長的建設性作用是此種學習模式的副產品。
(四)構建課堂內外、師生之間的積極互賴關系
在動畫創作初期,成員之間缺乏創作及合作學習經驗,成員的自信心、凝聚力均處于較低水平,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促使成員間、師生之間積極互賴關系的建立。
1.分解小組討論環節的步驟
小組討論學習既可以是課前的教學任務安排,也可以由教師根據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組織。筆者根據實踐教學任務的安排,在課堂上布置學生以“人與動物”為題,以小組討論為合作學習的形式,討論出可行性、創意性較強的動畫短片故事梗概。在任務初期,學生表現出害羞或無所適從等狀態,筆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度的引導,將小組討論劃分為多個子步驟,如提示學生整理思路、對該主題進行關鍵詞列表等,從而降低學生的緊張情緒,并促進成員之間的討論。學生由初期的個體化學習轉變為集思廣益的合作學習。
2.教師的適度介入
新的創意亮點往往產生于面對面促進性互動的過程中。對于部分性格較為內向而羞于表現自己觀點、或暫時沒有好創意的同學,筆者采取單獨聆聽或個別啟發的方式給予學生建議及鼓勵。根據筆者觀察發現,教師在學生遇挫時適時介入小組討論環節,有利于溝通的進展。然而,教師的過度介入不利于學生之間積極互賴關系的培養,同時,也會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教學以外的積極互賴
小組討論完成后,由各組整理出較優的2-3套方案進行匯報,本組成員、其他小組成員以及教師可參與方案的點評及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議,及時、有針對性的反饋有助于方案的優化。將優勢的方案進行整理,可作為小組成員課后完成的內容,將合作學習拓展至課堂教學以外。
(五)構筑合作學習教學反饋平臺,完善教學評價設計
受長期以來的教育氛圍、學生性格因素等影響,部分學生并未養成主動反饋意見的習慣,師生之間互動較少。通過階段性問卷調查、學生自我評價報告、師生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可較全面了解學生的狀態。與此同時,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長也應該納入到合作學習成果的評價體系中,如人際交往關系、自信心的提升等方面。師生之間反饋平臺的建,能使學生的疑問、難題得以及時解決。同時,反饋意見的搜集、整理也是教師理清教學思路的利器,有助于教師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
結語
專題式動畫短片創作與學習個體的認知結構、成員之間積極互賴的關系、理性的小組反饋等息息相關。動畫創作團隊的組建以及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也建立在教師的課前準備、對合作個體的個性差異、能力差異的預估以及適時的介入與引導之上。根據動畫創作的多環節、線性開展等特性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個體化學習、競爭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等模式,實現多種學習模式的互補,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完善自身對于動畫專業知識的深層次認知,從而激發學生個體的創意思維碰撞,實現制作技術能力的互補,鼓勵教師在確保課程進度以及教學目標順利完成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Johnson D W,Johnson R T,Holuber E 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4th ed )[M].Edina,
MN: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1993.
[2]Glasser W."Choice Theory" and students sucess [M].The Education Digest.1997,63(11人民).
[3] 王巖巖 . 動畫在我國青少年性教育中的應用與研究 [J]. 設計 ,20173 :74-75.
[4] 王坦 . 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 [J]. 教育研究 ,2002( 2): 68-72.
[5] 文健 . 論英語大班教學的利弊及交際教學法的運用 [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 2003 (6) : 75-78.
[6] 周越,劉佳佳 . 動畫專業的創業模式實踐教學研究 [J]. 設計,2016,29(1):118-119.
[7] 王暢 . 探析中外民族動畫中配角的設計與作用 [J]. 設計,2016,29(2):110-111.